显然,他们愿意获得城镇户籍。
究其根源,原因在于此类观点没有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硬用西方的概念套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就此而言,30年来,深圳经验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
因而,如果有人在没有认清谁来统治这个问题之前就去讨论具体政治问题的是非,必定是盲人摸象,错漏百出。2009年,深圳政治改革再进一步,全市政府机构从46个大幅减少到31个,并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思路,重新调整了行政设置。这种国体上的差别至关重要,体现了民主政治鲜明的阶级性。与此同时,深圳在政治改革上也多有尝试。很多人认为,深圳不仅是经济改革的急先锋,也是政治改革的试验田。
30年来,深圳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胆略和勇气,在经济改革中先行先试、挺立潮头,使小渔村变成了大都会。30年中,深圳实行了多轮行政制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二是跨国公司借助与大国企的合资不仅享受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而且也借助大国企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包括市场准入方面、反垄断豁免、政府采购等)垄断了有关行业和市场,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进入。
在中石油集团公司网站关于集团主营业务介绍上,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集团主业的一部分。大国企大多数属于国家要保持控股和维持控制地位的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行业,这就决定这些大国企大而不能倒的地位。广东常虎高速公路就因中石油与广东省交通集团垄断企业为两个违规加油站纠纷而导致被迫停工两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
而另外一个隐忧就是,大国企巨大财力和经济影响力目前已经达到了与任何一方 诸侯(省、直辖市)称兄道弟,甚至让其俯首称臣的地步,而地方诸侯为了追求GDP政绩工程,对大国企是极尽讨好和欢欣之能事,以便能够获得财大气粗大国企大手笔的投资。神华、国华能源、中石油、东方电气集团、中海油、大唐电力、华润电力、中国移动、中石化等相继不断卷入在海外企业行贿丑闻。
由于有政府隐性担保,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资本预算约束对这些国企的约束必然是无效的。最后是行业监管部门没有办法对垄断行业国企实施有效监管。但富二代却无法获得国企的真正主人(许多同时也是消费者和公众投资者)——公众的尊敬和认同。这些超大集团依托其垄断地位和庞大的现金流,不仅突破了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现有格局,而且也打破了商业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禁忌。
我国目前推行的大国企国际化战略所付出高昂代价也注定了这种国际化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国企如果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不能在技术创新上领先,就无法突破西方发达国家歧视性的政策壁垒,只能接受被国际化的命运,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中的棋子。东方航空在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为负49.2亿元、亏损累计高达135.92亿的情况下,其所属7家企业在 2004年到 2008年 却 直 接 将1.0346亿元人民币收入用于发放奖金、补贴和业务招待支出,中饱私囊。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国企经济集中或无节制扩张却无任何法律手段的控制。营业收入425.9亿元,占中信集团营业收入51.7%。
营业收入38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国企大而不能倒注定了国企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形式透支政府的信用,借助垄断和特权维持其利润增长,通过对消费者的巧取豪夺来创造业绩,维持其资本市场的信用。
做强要求国企在技术创新上发挥先导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由于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合资企业不但没有能够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但其潜在危害却是毁灭性的:一是大国企 自废武功,完全放弃了自主研发,走上了技术引进依赖的道路,在技术研发上的惰性更加严重。
净利润占26亿元,占中信集团净利润40.2%。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主业非房地产的央企旗下78家房地产子企业退出房地产行业,但尴尬的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能力接盘。这些集团业务结构与公司结构日趋复杂,经济权力和影响力也愈益强大,不仅如此,这些超大型国企集团不仅在主业上向上下游、相关产业进行扩张、延伸,而且对非主业领域也进行大规模地扩张。目前,许多行业国企经济集中不但没有引起决策者对集中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机制破坏的关注,反而得到各级政府的鼓励,甚至政府行政公权力强有力的推动。我国2007年《反垄断法》给予了国有经济集中反垄断审查豁免。与此同时,中移动集团也开始进入金融行业,宣布要通过定向增发形式,对上海浦发银行注资。
中石油、中国移动也正向银行、非银行金融领域大举进军。究其根本,致富主要依靠的是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特权和垄断。
为敲开海外资本市场的大门,政府首先将垄断行业的大国企推出2009年7月,中石油收购宁波金港信托。
营业收入38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广东常虎高速公路就因中石油与广东省交通集团垄断企业为两个违规加油站纠纷而导致被迫停工两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
而就是这样劣迹斑斑的国企,国家却不得不在金融危机期间动用几十亿元巨款对其进行救助。实践证明,当垄断大国企大到了不能倒的地步的时候,其通常也就是大到了不能管和大到不可能成功的险境。东方航空在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为负49.2亿元、亏损累计高达135.92亿的情况下,其所属7家企业在 2004年到 2008年 却 直 接 将1.0346亿元人民币收入用于发放奖金、补贴和业务招待支出,中饱私囊。在垄断行业改革滞后、监管薄弱的情况下,垄断行业无节制的扩张只能进一步增加垄断行业改革的难度,使垄断行业监管变得更加困难,并可能导致垄断滥用进一步向其他竞争性行业延伸。
营业收入425.9亿元,占中信集团营业收入51.7%。我国目前推行的大国企国际化战略所付出高昂代价也注定了这种国际化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国企如果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不能在技术创新上领先,就无法突破西方发达国家歧视性的政策壁垒,只能接受被国际化的命运,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中的棋子。
刚刚挂牌上市的农业银行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合资企业不但没有能够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但其潜在危害却是毁灭性的:一是大国企 自废武功,完全放弃了自主研发,走上了技术引进依赖的道路,在技术研发上的惰性更加严重。
最后是行业监管部门没有办法对垄断行业国企实施有效监管。究其根本,致富主要依靠的是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特权和垄断。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随着国有经济集中度越来越高,国企规模越来越大,国企财力、行业支配力和整个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制造风险能力越来越难以控制和收拾。由于片面强调国有经济对某些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地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我国许多行业和领域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公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这不仅阻碍了垄断行业的改革,而且也严重挤压了国有资本重组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调整的空间,导致国企大而不能退。海外上市一直被当作是提升国企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国际化进程一个重要手段。
二是跨国公司借助与大国企的合资不仅享受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而且也借助大国企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包括市场准入方面、反垄断豁免、政府采购等)垄断了有关行业和市场,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尽管如此,因为有政府信誓旦旦支持的承诺,这些都没有对农行上市产生丝毫影响。
由于有政府隐性担保,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资本预算约束对这些国企的约束必然是无效的。违规经营包括违规发放各类贷款、开立保函、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以及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涉及北京、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大连等9家分行,违规资金高达105.53亿元。
而这种新的政企恋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地方政府针对大国企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相比地方政府给予跨国公司各种优惠政策大礼包而言,完全不受节制(地方政府拱手奉送给大国企的各种政策优惠和特权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政治敏感问题的困扰),这必然进一步扭曲市场竞争,加剧垄断国企垄断地位,产生新的权钱交易。做强要求国企在技术创新上发挥先导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